约附近100米100块钱4小时_同城附近200元_300一晚同城约茶

  专注轨道教育 31年
华山教育集团·北方技工

Integrated Education

步入轨道行列 彰显靓丽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学校为改革而改革就是折腾

发布时间:2015-12-08 09:54:15

浏览量:

分享到:

  改革,只有切中必要性才有意义;创新,只有找到阻碍发展的症结,使得问题迎刃而解才有价值。成长需要等待,教育应该静心,不必改的应当少改。

  朋友在微信圈中介绍,某学校新校长上任,非常注重教育细节,学校面貌为之一新。其中一例为该校校名由学生题写,每年一换。朋友认为,比起请领导或名家题字的常规做法,“千手同书校名”的创意更有教育意味。

  笔者以为,开展“千手同书校名”的活动确实是个不错的创意。该校铭牌使用学生的题字亦未尝不可,但此举无须效法。在知识的呈现方式和教育的本质未发生根本改变的今天,一味追求学校改革创新的做法,值得警惕。新校长上任,尤需审时度势,实事求是,勿将学校改革的可能性混同于必要性。

  可能,即可以实现的、能成为事实的。显然,有可能改变形态或方式而无碍大局的“改革创新点”所在皆是。大到校园翻修,外墙变色,小到更换窗帘,移栽花木等等,“翻天覆地”毫无难度。即使经费紧张,只要愿意,短期内亦可通过举债使之面目一新。但类似的“创新”并无太大必要性,不改或一段时间之后再改皆无关紧要。所谓必要,乃不可缺少、非这样不行的。改革,只有切中必要性才有意义;创新,只有找到阻碍发展的症结,使得问题迎刃而解才有价值。成长需要等待,教育应该静心,不必改的应当少改。为改革而改革就是折腾,最终徒留笑柄。

  遗憾的是,将学校改革的可能性混同于必要性,进而患有“改革多动症”的人并不在少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改革举措也不绝于耳。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被当作样板来推广的。譬如,某校要求全校教师每天上学、放学,必须手拿一本书,并且有人检查,不拿会受到处罚。有人质疑此举流于形式。校长回应:“就算是一种形式,但如果形式都没有,内容又从何谈起?”这位校长还不知道自己犯了逻辑错误。此形式是彼形式吗?

  又譬如,某校形成了“一所学校、三级校长、两级学校、纵横交错、互为织网”的管理模式。三级校长分别指校长、“校级教师执行校长”、“年级分校教师执行校长”。两级学校,即第一级是学校中心管理级,第二级是以年级为单位的分校(年级)管理级。简单地说,就是这所学校除了有一位“真”校长外,每天还有一位教师担任值日“校长”;每个年级是一所分校,分别有一位管事的“校长”。为什么会生成这样的制度?笔者认为,这或许与人们潜意识里的官本位思想不无关系。然而,无论从创新性还是从实用性上看,真正有效的学校管理都不会在这个层面发生。

  类似的“改革创新”时常见诸报端。在笔者这样一位从事教学和管理30多年的老教师看来,这些“改革”都未触及实质。教育改革往往“炒”出了一系列概念和模式。卑之无甚高论,然而容易被唬住。譬如校本教研,其实就是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有效而可行的教研活动不以校为本,还能怎么搞?现在这样的概念和名词术语泛滥成灾,非但不能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反而恶化了教风和学风。几个“学阀”就能发动一场“革命”,然后出书,搞培训,周游列国,四处游说,带着一群人一本正经地走过场。老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于教育大局毫无裨益。

  学校改革为什么常有草率之举,原因之一是可计算的改革成本易为人忽视。表面看上去,几乎不需要花什么钱,一个行政命令或一个会议即可掀起一场改革。但是,仔细想一想,教育改革涉及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其潜在的成本非常之大,远远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另外,某些校长,言必创新,动辄改革,无事自扰,与不恰当的政绩观也有关系。缺乏“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急于求成,以一己之好主观臆断,殊不知干扰了一线教师的正常工作节奏。由于没有群众基础,又缺乏民主监督,改革往往不了了之。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对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应当遵循“绿色环保”的原则,既要看到它的作用,还要看到它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加以谨慎选择。学校的标志也是文化,如何?;ず屠貌⒎且桓募纯赏蚴麓蠹?。因此,改革要呼应必要,创新也要勿忘常识!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就是 学校

精彩专题 MORE >
技能大赛荣誉榜单 普高班 普高班、职高班、就业班

不要把大学变为职业培训所

弑师案警醒我们什么?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免费回电
返回顶部
新浪微博 QQ空间 官方媒体咨询详情
甘肃北方技工学校 - 在线老师 亲是想了解哪个专业呢?发些专业明细给您参考一下哦~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