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曾一度很流行,时至今日仍然不难见到它的影子。一位外地的青年教师朋友对我说,前不久他们那里举行市级“教学大赛”,即采用了上“微型课”的形式;从网上很容易搜到多篇由专家或教师所撰写的关于“如何上好微型课”的指导性文章和反思性文字。上个星期我应邀参加了一个小型“诸葛亮”会,研究“教师风采展示”活动方案,由于课太多、时间紧,有人建议用上“微型课”的办法来化解这个矛盾。对此,我谈了一点个人看法,这些想法决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反复思考,也可以说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吧。
“微型课”的主要特征是“时间短”。也许会有人补充说“容量小”,但这不是其主要特征,因为在我所见过的“微型课”中,有些就被强塞进去了很多东西,刻意制造所谓的“大容量”,然后贴上“高效课堂”的标签。
“微型课”是相对于正??位虺9婵巍⒊L卫此档摹O嗟背さ囊桓鍪逼诶镂夜〗逃锥窝5目问被旧辖晕?5分钟,有人称之为“标准课时”。“45分钟”几成“课堂教学”的代名词,在校长和教师惯常的话语体系里“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就是“向45分钟要质量”??刹恢雍问逼鹁吐伊颂资?,目前我国中小学校的课时并不统一,非但不同学段或不同地域的学??问贝嬖诓畋?,就是同一地域不同学校的课时也不尽相同。
此前有报道说,北京部分中小学打破一节课45分钟的惯例,开展了“长短课”探索。将每节课45分钟的标准课时缩短或延长,长则八九十分钟,短则三十分钟,甚至只有短短十几分钟,形成了“长短课结合”的课时设置模式。某学校负责人表示,安排长短课时,既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也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安排。教育专家认为,要让形式服务于内容,探索试点长短课,关键在老师。也就是说,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每天的课时也不是固定的。此外,所有这些一并都打着“改革”与“创新”的旗号。
就全国而言,如今每课时小学与初中一般为40分钟,高中一般为45分钟,我们暂且称其为正常(或常规、常态)课时吧。不用说,“微型课”的课时一定比正??问币?,通常在20分钟左右不等,就我所见过的“微型课”而言,最短不少于10分钟,最长不超过30分钟。
课堂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加涅的学习层次理论认为,学习任何一种新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复习提问”和“导入”环节的作用,不仅仅是简单重复、机械再现学过的旧知识,更在于唤起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与新知识的学习衔接起来,这样新知识的习得就变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学生也能学得轻松、有效。
从小学到初中、高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持续时间逐渐延长,有经验的教师会充分利用这段“黄金时间”,用于重点、难点的教学。遗忘是学习的大敌,而遗忘又是有规律可循的,“艾宾浩斯曲线”揭示:人的遗忘遵循先快后慢的规律;同遗忘作斗争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及时复习巩固,否则,学生当堂所学的绝大部分知识会在短时间内忘得干干净净,“课堂练习”及“巩固复习”的作用即在于此。
任何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割裂的,相互间一定存在着逻辑关联,即知识的系统性。由此决定了课堂上知识的发生是渐次展开的。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通常不会干这样的事:在学生的脑壳上插一只“漏斗”,把现成的知识强灌进去,或者唱“独角戏”,让学生充当“看客”。他们通常会引导、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吸收知识,综合运用提问、讲解、演示等教学技能,积极互动。
可见,课堂教学是环环相扣的,课堂教学的时间不能随意缩减或增加。为了让一堂10至30分钟的课更精彩、好看,教师往往偷工减料,学生则可能注意力刚集中起来,课就嘎然而止了,这跟汽车刚刚开起来,紧接着就来个急刹车似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梢运担?ldquo;微型课”犯了教学的大忌——浮躁,是急功近利的产物。
这些并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也不是什么精尖的科学,而是一些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知道并自觉践行的教育常识——教育,许多时候能够做到真正尊重这些常识,足矣。这样的愿望与想法也变得越来越奢侈与虚妄了,时下的人们越来越心浮气躁,不愿意想她、亲近她,有意无意中疏远她、冷落她甚至羞辱她,故而失之交臂。“微型课”就犯了这样的教学大忌,有悖于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教育常识。
“微型课”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说穿了,就是名目繁多的赛课所催生的畸形产物,是一种本就不该出生的教学“怪胎”,是急功近利的产物,其结果是“秀”了老师,“坑”了学生。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