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瑞安市慈善总会顾问张益介绍,彭秀兰小时候给地主家当丫鬟,新中国成立后当上瑞安市实验小学的教师。而她的幸福生活没过几年,40多岁时丈夫去世,儿子女儿也先后离世,只留下外孙王晨。
王晨说,外婆离休30多年,只请过两次保姆。第一次是因为她骨折,等到能拿着拐杖行走时就把阿姨辞退了。第二次是临终前一个多月。
为了尽最大可能帮助别人,彭秀兰不但不愿意雇保姆照顾生活,而且一日三餐的开支也很节省,十几年都不添新衣服。张益说,彭老师一个月的生活费是300多元,占离休工资的一小部分。
但在2001年瑞安市慈善总会筹建时,这位老教师就带头捐款。2004年起,她每次捐5000元;2006年开始每次捐1万元。张益回忆,每年节后第一天上班,彭秀兰总是捐款的第一个人。
据统计,彭秀兰向市慈善总会捐款十多万元、人民教育基金会6万元、红十字会3.8万元。除此之外,还有不少钱直接扶贫济困了。瑞安市实验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季素贞说,彭老师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向社会捐款50万元。
有的工作人员就劝彭老师别捐了,留点钱给唯一的外孙。但她说,孩子已经成人,有了工作可以独立谋生。这些钱都是党和国家给的,她要给社会上有困难的人。
每次发了离休工资,彭老师都会500元一叠分好并装在包里,碰到需要救济的人就给一叠。因此,王晨经常接到朋友的电话说,“你外婆又在公园里发钱呢!”
街坊邻居都知道彭秀兰乐善好施,连街上有困难的人也会来敲外婆的家门。王晨成家搬新房,要把外婆接过去住??膳硇憷技峋霾煌猓?ldquo;我要是搬走了,需要帮助的人就找不到地方来敲门求助了”。
浙江媒体2006年曾报道省内医学院缺少医学研究用的人体遗体。彭秀兰获悉后有了捐献遗体的想法,但由于当时该市相关机构没有开展遗体捐献这项工作,她的捐献协议一直未能签署。
直到2010年11月,瑞安市才被浙江省批准试点开展人体捐献工作。彭老师第一个打电话报名登记,决定去世后将遗体全部捐献。
“地方民间风俗难以接受遗体捐献的事。彭老师能作出这个决定,思想觉悟很高。”市红十字会办公室主任李双双说。去年年底,彭秀兰的身体不断出现状况,王晨就主动联系了市红十字会。
今年1月5日,这位老教师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彭秀兰的遗体告别仪式1月9日下午在瑞安市殡仪馆举行。温州医科大学则在次日为她举行了迎接仪式。瑞安市领导吊唁说,彭老师一生令人感动,她的奉献精神值得社会学习并延续下去。
瑞安市红十字会透露,在彭秀兰精神的宣传与感动下,该市到今年1月共签订遗体捐献协议19份,遗体部分器官捐献协议69份。其中,有一家五口人都签订了捐献协议。瑞安市实验小学则表示,要把彭秀兰生命不息、爱心不止的精神,作为这所百年老校德育教育的一部分传承下去。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