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中国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机构认证标准》正式发布,此举被众多实践蒙台梭利教育的幼教人士认为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意味着从此中国蒙台梭利教育机构的运行有了科学的依据和标准?!?nbsp;
从1913年国内教育杂志刊登蒙台梭利教育的介绍至今,蒙氏教育传入中国已有百年,但一直在争议中前行,此次“标准”的发布,使蒙台梭利教育再次成为幼教界热议的话题?!?nbsp;
生搬硬套引发质疑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刘文1994年到美国学习蒙台梭利教育,回国后20年来一直致力于相关研究,她曾对1994-2007年国内发表的蒙台梭利教育相关论文进行过统计,发现2004-2006年论文数量最多,而2006年后论文数量有所下降?!?nbsp;
“2006年后,由于国内一些幼教机构运用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不规范,产生了不良影响,使其处于争议中,甚至有人说蒙氏是‘蒙人’教育。”刘文说,当时,有一些幼儿园把蒙氏教具都撤了下来,任其沾满灰尘?!?nbsp;
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霍力岩曾在《幼儿教育》撰文指出,1994年后,蒙台梭利幼儿园和幼儿班在我国如雨后春笋大量出现,受蒙台梭利教具销售所带来的潜在利益的驱动,很多教育公司以加盟等各种形式积极推广蒙台梭利教育。然而,不少幼教机构在运用的过程中,存在着生搬硬套等现象,形式主义之风极为严重,一些教师对蒙台梭利教育一知半解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对蒙台梭利教育的学习和借鉴?!?nbsp;
实际上,1913年蒙台梭利教育即由日本传入我国,1914年江苏省成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研究会,1923年北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蒙养园(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的前身)开设了两个蒙台梭利教育法实验班……然而,百年来,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的实践,一直在争议中前行?!?nbsp;
从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吴洪成、张媛媛今年发表在沈阳师范大学学报上的相关文章中可以看出,蒙台梭利教育1913年传入我国后,引起了众多教育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有持续20年的传播热,进行过短暂的实验。但从1931年教育部门回复驻意使馆的公函中可以看出,蒙台梭利教育“需要教具过多,似觉不甚经济,难以通行于全中国”。加之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蒙台梭利教育的批评,使得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国内基本已经没有规?;拿商ㄋ罄逃氖笛椤!?nbsp;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对国外新的儿童心理学、教育学、课程理论的介绍日益增多,对国内陈鹤琴、陶行知等教育家思想的研究不断深入,促使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而蒙台梭利教育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实践,其儿童心理潜能与教育开发理论的独特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受到我国幼教界的关注,进而再次在上世纪90年代后的中国大地掀起了热潮?!?nbsp;
遵循隐性文化逻辑
“在第三次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蒙台梭利教育没有被当作推行的主流,但有意思的是,在改革的中后期,当人们在反思西方教育思想问题的时候,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的实践当中反而有与日俱增的趋势。”朱家雄说,特别是在民办幼儿园当中,运用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情况很多?!?nbsp;
“从教育理念来看,蒙台梭利教育倡导的关注幼儿兴趣和需要、强调有准备的环境、注重教师的作用等,都与中国幼儿园的教育有相近之处,有不少能与中国文化相适宜的地方。”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认为,蒙台梭利教育历经百年,其教育理念上的科学性和教育实践中的可操作性都经受了实践的检验,而且已经对我国学前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促进其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应有之义?!?nbsp;
据介绍,为借鉴美国把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和方法本土化的经验,今年4月,中国教育学会与美国蒙台梭利协会签署合作协议,研制符合中国特点的蒙台梭利中国标准即认证体系,以引领、规范中国蒙台梭利教育的发展?!?nbsp;
对于蒙台梭利教育怎样在中国实现本土化,在朱家雄看来,中国幼儿园在教育实践中,一直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运行,在本质上反映的是中国文化、社会能够接受的东西。任何外来的教育理念或教育实践,在中国文化的“大熔炉”里,都不可能保持其原有的“本色”,要么被改变,要么被异化,所有的一切,都是默默地依据着中国幼儿教育的文化逻辑?!?nbsp;
朱家雄进一步解释说,中、日、美三个国家的幼儿教育都反映了各自固有的文化逻辑,这些内在的观念和实践被称为“隐性的文化逻辑”。例如,在日本幼儿教育中,约定俗成的或隐性的文化观念和实践,包括观察等待、在孩子打架时教师不过早干预的策略、强调移情心和情感的发展与培养等;在美国,幼儿教育实践强调“选择”“自我表达”,强调教师与班级中每个孩子之间双向关系的质量等?!?nbsp;
“中国幼儿教育实践遵循的隐性文化逻辑,包括强调练习与熟能生巧的传统、笃信榜样力量和批评的重要性、致力于集体的社会活动等,这些都一直反映着隐性的、不言自明的、习以为常的观念和做法。”朱家雄认为,认识和尊重中国文化的隐性文化逻辑,而不是采用全盘否定自我和接受他人的态度和方法去对待自己文化中的幼儿教育,是当今我国幼儿教育在理念和实践中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nbsp;
精神比技能更为重要
近20年来,我国幼教工作者一直处于自发学习和实践蒙台梭利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师资培训的昂贵和教具的价格不菲,目前国内采用蒙台梭利教育的多为民办幼教机构,而进入蒙班的孩子也承担着相对较高的保教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家长的多元化教育需求。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不乏一些幼教机构出于利益驱动,打着“蒙台梭利教育”的旗号,用不合格的师资从事着不专业的教育。而“标准”的发布,在一些实践蒙台梭利教育的幼教界人士看来,有“找到组织”的感觉?!?nbsp;
据介绍,为了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中国教育学会将组建和成立“中国教育学会蒙台梭利教育认证委员会”,适时建立和运行“中国教育学会蒙台梭利教育”官方网站,以期通过互联网系统宣传、组织与“标准”实施有关的各项工作,并认证首批10所示范性蒙台梭利教育机构。
蒙台梭利教育能够带给中国幼教什么启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单中惠认为,蒙台梭利给了我们系统的幼儿教育内容、具体的幼儿教育方法、新颖的幼儿教育理念和献身于幼儿教育的精神,这些可以归纳为“技能”和“精神”两个方面?!?nbsp;
“我们必须认识到,就技能与精神相比,也许精神比技能更为重要。”单中惠说,蒙台梭利曾明确指出,“我的理念是:应该使我们的教师得到准备的东西更多的是精神,而不仅仅是科学家的机械技能;也就是说,教师准备的方向趋于精神应该多于趋于技能”。这应该是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科学化、规范化、本土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nbsp;
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广场创办了“儿童之家”,她坚信为贫困儿童提供“儿童之家”的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儿童教育观。刘文认为,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的实践,未来的延伸应该包括从“贵族”走向“平民化”,根据我国目前幼儿教育改革深化程度,也要把发展农村的蒙台梭利教育放在重点上?!?nbsp;
“发布这样一个认证标准,也是业界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需求。现在运用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幼教机构越来越多,有的是正宗地在做,有的是比较偏地在做,政府也没有办法直接监管,作为学术组织,有责任来保证它原来的科学性。”朱家雄表示,虽然蒙台梭利教育来到中国已有百年,以前老早就可以这样做了,但现在做为时不晚,大家都认为时机到了。
“标准”结构和内容介绍
“标准”的研制致力于规范和引领蒙台梭利教育的实施,为中国蒙台梭利教育机构提供运行的依据和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九个方面的标准:使命和愿景;管理、领导和持续改进;蒙台梭利儿童早期教育与学习;儿童评估与蒙台梭利学习成果;工作人员;设施资源;财务;运营管理和辅助系统;家园共育。
每个方面的标准在结构上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其一为标准说明,即描述符合此项标准的早教机构应具备的特征;其二为园所文件要求,即列出了部分园所应当提供的以证明其符合该标准要求的文件材料;其三为范例文件,即列出了一些能够证明符合该标准的范例。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