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大幕落下,而备受关注的作文题再起波澜。据6月10日《新京报》报道,全国语文卷一选用了新闻报道作为背景材料,一位父亲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打手机,女儿一再提醒劝说无果后报警举报。6月9日,事件“原型”遭到人肉搜索,不少考生对其恶语相向。而湖北高速交警证实,网友们骂错了人,真正的当事人已经受到?;ぁ?/p>
“三年的努力,就因为你和你爸高速公路上开车给毁了”,“你们父女俩脑子有坑吧”……出题者或许有着借此题目渗透法治理念的意思,但从考生们的反应和行为来看,实在有点讽刺。
新近发生的事实能否入高考作文,一直存在争议,因为这种做法确实有较大风险性,看似贴近实际,实则可能忽视了对语文素养的真实考察。如今从“考试场”到“网络场”的非理性行为,或许正表明,命题者对信息社会时代背景的把握有不周之处。
无论是“高考作文新闻原型遭人肉”还是“考生留4万条评论讽刺”都表明,命题者希望达到的教育和思考目的可能有些理想化,相反,暴戾之气弥漫网络空间,已经对当事人的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
“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这话不夸张,如今难道成了“如果你恨他,就把他放到高考作文里去”?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舆论是复杂的,有些人可能把人肉搜索当成发泄生活压力和不良情绪的手段,但不要忘了,你的情绪再大,也不能胡作非为,肆意践踏、侮辱、漫骂他人,甚至侵犯他人隐私。从“考试场”到“网络场”的种种怪象表明,一些人的“答卷”是不及格的。
之所以说“不及格”,是因为一些人抛弃了现实中的伦理和规则,在网络空间肆无忌惮,形成了一种广场狂欢和网络暴力。表面义正词严,实际上是在滥用和扭曲言论自由。
此番闹剧,有些人可能是故意为之,有些人可能只是随声附和凑热闹,但这种“唾沫淹死人”的网络暴力实在让人心生恐惧和不安。这种无序、无度、无节制的状态下,谁能保证不会成为下一个“躺枪”者?